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和你奇遇於星際間 --- 星空奇遇記 (2009) (友誼篇)

 前言:我將D 文章放左係個Facebook page 入面,大家可以Like 埋佢 :D

上回介紹完故事的兩位主角,今次講他們的友誼關係
(以下開始有劇透,想看完電影再看的話,可先行離開)

<----------------------我係分隔線------------------------------------------------------>

 

從Kirk和Spock身上,我們看看「真摯的友誼」。

在講這個角度前,先說一些理論。「內化」是一個在成長階段(特別是孩童年代)學習的過程。在成長中我們會明白和吸收社會環境帶來的智識和規則,這些智識或規則未必是言傳,卻會成為了個人的信念或世界觀。內化的過程一般是先「順從(Compliance)」,然後會「認知(identification)」到這規則或信念,最後化成個人的信念(「內化」)。在這電影中,年輕的Spock和同學產生衝突,令他明白要順從瓦肯人情感是要深埋在心底的規則,在和父母親的對話中認知這規則,最後內化成個人的信念,令他面對瓦肯星議會對他母親出言不遜時,仍冷靜面對。

第二個理論是建立於「內化」這概念的「客體關係理論述(Object Relational Theory)」

「客體關係理論幫助我們了解,成長期中曾出現的人物如何影響我們,這個理論的強項在於描述這些客體形成的機制,例如認同與內化,我們如何透過上述機制吸納了他人的影響」[1:區祥江:《我要真關係》, 引言]。我們可以用這理論分析剛相遇的Kirk和Spock。

Kirk和Spock 第一次相遇在Kirk的Starfleet新兵訓練最後一年,Kirk在由Spock主理並無人能通過的小林丸號測試作弊,第三次重考時通過。兩者因此在紀律聆訊中相遇並針鋒相對。

兩人的性格不同在這幕戲中表露無遺,更帶出了兩人的其中一個重要的信念分歧讓我們用客體關係理論分析一下。
Kirk的成長讓他成為了一個反叛權威的人(由成長的環境內化而成的性格),由他年輕時在懸堐跳車的一幕,我們可以見到他學習到只要把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便不存在(在客體關係理論中,這個是內在心理世界,上圖的A圓圈)。他把這個想法投射(Project)在外在的真實世界(上圖的B圖圈),因此在小林丸號測試中,問題的根源是測試設定為一個不可能完成任務的處境,所以只要「解決」了這個處境—亦作弊,便可以了。因此,這樣做是「正確」的。
在瓦肯星成長的Spock,他內在世界(A圖圈)是一切的成事為人要合乎邏輯。他把這想法投射在外在的真實世界時,小林丸號測試的計設本來就是要考試者明白有些處境是無法突破,作為艦長要學習在這處境下經歷到的恐懼,並學習如何處理。所以如果有人能突破這個測試,必然是不合乎邏輯的,是破壞規則。因此,在Spock的世界,這是一件「錯事」。


成長的經歷影響著我們如何認知這個世界,並會對和我們世界觀不一樣的感到反感,甚至我們會把投射看為事實。就像Spock不能欣賞到Kirk解決困局的創意思考,Kirk不能欣賞Spock對原則的堅持一樣,他們亦因此定義了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有時「事實」並不如我們的「投影」一樣……

因著成長的不同,讓Kirk和Spock對世事的看法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們如何能成為朋友呢?有時朋友的相知是需要一些契機。因著各樣原因,Kirk以病人的身份登艦,並不是艦員,而Spock則是大副。Kirk在拯救任務中看見事情的問題,便勇敢地向艦長提出。理所當然Spock覺得非艦員的Kirk不應提出意見。但直率的Kirk卻勇於提出意見,並提供相關的理據,讓Pike艦長和Spock認同。這是第一次Spock發現眼前的這位Kirk和他心中的Kirk有落差。原來他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無賴,原來這個人是會合理地思考。




這情況正是我們交友過程。任何人對任何人也會有第一印象,套用客體關係理論,這印象是停留在我們的內在世界,並投射到對方身上。若我們要真心交友的話,我們不能被這印象規限著我們,我們要記得對方不是我們投射的「他」,而是真實的「他」,因此我們要學識區分印象中的「他」和真實的「他」,讓我們能真實認識對方,和對方建立關係。而Spock在這刻,正是能從Kirk的說服中,區分Kirk在他心中的印象,認識他不知道Kirk的一面。


朋友也是一面鏡,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我們常會因朋友的說話或行動而受傷。有時是無心之失,有時是性格上不同帶來的衝突。Kirk和Spock的幾次衝突,令兩人敵視對方,亦令兩人受傷。Kirk在被流放中明白有時衝動帶來的後果,並不是輕易可以承擔。Spock在傷心欲絕的時候,明白接納自己感受的重要性。他們都成功整合自己受傷的經驗,看見自己內在的不足,並提升成為更好的自己。


朋友更是互相學習的對象。Kirk 被成為代理艦長的Spock流放時遇見未來的Spock。老Spock 指導Kirk在這個時候要做甚麼,並使用了現在還未被發明出來的技術送Kirk 回企業號。當Kirk 要返回企業號時,對老Spock作出了一個質疑:「你這樣做不正是作弊嗎?」老Spock 這樣回答:「這是我跟老朋友學的一個小把戲。」不言自明,這位老朋友就是老Spock 時間線中的Kirk(在原著中Kirk也是靠作弊通過小林丸號測試)。


在老Spock 身上,我們看到友誼的力量。Kirk和Spock本應是南轅北轍的人,但明顯老Spock 被Kirk改變了,明白到規則不是絕對,在有一些時間,Kirk的靈活反而更重要。在老Spock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他已經成功區分到成長對自我的影響,並因著朋友的影響,能學習到朋友的優點,轉化成自身的特質。

當然,這一刻的Kirk和Spock仍未學習到這一點。但他們開始能夠明白對方的性格,甚至願意接納對方的意見。這也是成長的一個重要過程:我們不單認同自己的想法,也能夠接納朋友和我們截然不同的想法。

能夠接納對方和我們不同的做法,並在其中發現各自的優點,共同努力完成目標,這也是友誼可貴之處。Kirk 和Spock在最後營救Pike艦長和擊沉擊艦上,各自發揮了自己的長處,也彼此互補,最終順利完成目標。這種協同效應正是友誼的展示。


雖然經歷了種種,兩人亦未十分了解對方,但真摯的友誼在共歷生死後已開花結果。如以色列人傳統的智慧所言:「鐵磨鐵,磨得鋒利;朋友互相切磋,才智也變得敏銳。(聖經葴言27:17)」。截然不同的兩人,卻因種種原因緊密接觸,成為知心友,並幫助對方與自己曾經認同或內化了的對象作自我區分,有所成長。正如老Spock在片尾和年輕的Spock分享:


 

 一段真摯的友誼,會令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更是幫助對方成就更大的事。你有沒有找到這些朋友呢?

(如不懂如何和別人做朋友,可參考我的《無朋友》讀後感)

 

<----------------------我係分隔線------------------------------------------------------>

下次...如果仲有既話,我地一齊睇下重啟版既Star trek 如何向原作致敬

<----------------------我係分隔線------------------------------------------------------>

本文靈感源自(推介書籍):我要真關係 (區祥江著)

 

多謝你睇到呢到,咁多字你都睇,真係好感動!

歡迎你係下面留Comment,或者係Facebook page講下你既意見
又或者,你可以fb msg 私下同我講或者follow 我呢個blog。等我有多D 動力繼續得閒寫下野 :D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和你奇遇於星際間 --- 星空奇遇記 (2009) (前言)

 (前前言:根據上星期的調查,似乎讀者們想睇電影觀後分享。無咩人想睇讀書後感……所以個blog 都改埋名。第一套和大家分享既電影係星空奇遇記,不過寫下寫下發現篇幅太長,所以要分幾次出,今次講住前言先。當然,我會睇大家反應繼續調整寫作內容)

我將D 文章放左係個Facebook page 入面,大家可以Like 埋佢 :D


<----------------------我係分隔線------------------------------------------------------>

星空奇遇記(Star Trek)是和星球大戰(Star War)同時代的產物,背景都是上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太空競賽下衍生的科幻作品。由於科幻內容大大滿足了人類對宇宙的想象,加上引人入勝的故事,兩系列的作品歷年都有不少的忠實擁躉。但近年星球大戰落入了迪士尼手中,行銷的能力大增。相信對於新一代來說,星球大戰的知名度遠超於星空奇遇記。

Star Trek vs Star Wars: which universe is the best? - netivist
Source: Composite image by G_marius

 



要拍重啟版的名著一點都不簡單,特別是背後有一大群擁躉的系列作品。故事的世界觀和人物關係已經被昨日的作品寫下了,隨便更改定必會惹起不少人的反對,甚至是嚴厲的抨擊。就像近日的花木蘭真人版,片商為了遷就中國市場,挽回昔日動畫版在中國市場的劣評,反引起喜愛動畫版的人群起攻之(當然其中有劉亦菲因素,有興趣者建議看評論,但入場就不了)。只是有兩部作品的動畫花木蘭如是,更何況有幾十年歷史的星空奇遇記?



作為新觀眾的我,並沒有對原著執著的包袱,事前亦沒有對作品的世界觀有很深的了解。老實說,第一次看之前,根本連這系列作品有多著名都一無所知。但這部作品的魅力在於不論你是新知或舊雨,同樣會大呼精彩。若你是trekkers(星空奇遇記擁躉的別稱),我相信定會拍案叫絕!詳細的容我在後面再說。


這個精彩的故事有很多可詳述的地方,如果你上網搜尋,定必發現很多人都寫了很多很好的影評。是故,拙文只是班門弄斧,分享我的體會。我會用兩個角度去看這電影,分別是1)真誠的友誼2)對舊作的致敬。我的方法是看的時候,特別戴上這兩副「眼鏡」(觀影角度)觀看,不過由於內容豐富,每看一次只能戴上一副(對,我看了不止兩次)。你也可以試試這樣的角度去看。


故事由星艦USS Kelvin 被神秘的太空船襲擊開始。故事的主角 James T. Kirk,的父母是艦員,受襲下艦員都開始趕忙逃生,但Kirk 的父親因艦長要去敵船議和而臨危受命,成為艦長,指揮緊急撤離,最後更為了讓最多人可以安全離開,而放棄了和臨盤的妻子一起離開,犧牲了自己。而 Kirk 也因此成長於沒有父親榜樣的環境,成為了反叛的青年。而看過原著的觀眾定必知道,這件事是重啟整個故事的開始,因為本來 Kirk 是受父親的影響,才加入 Starfleet。(因此重啟系列亦被稱為Kelvin 時間線)


成長後的Kirk成了無所事事的小流氓,偶然在酒吧中遇見一群Starfleet 學員,主動向Uhura示好,卻不被領情,並引起和其他學員的衝突。以一敵眾的Kirk當然打不過來(我地唔係睇無雙好嗎?),最後Pike艦長出現,制止了事故,並看到Kirk依直覺行事和勇氣的特質,推薦他加入Starfleet(在此,Pike的父親形象深深影響Kirk,這是另一副眼鏡,並可以此角度觀看這戲和其續集,但這是後話,有機會再寫)。Kirk在掙扎過後終於加入,至此才有機會認識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冼樸(Spock),兩人的友誼關係,亦貫穿了全戲。


花了很大篇幅描寫Kirk入 Starfleet 前的事,是為了讓讀者認識Kirk這個人。而另一位主角Spock 的性格相對易懂很多,因為他是以瓦肯人(Vulcan)自居的瓦肯人和地球人的混血兒。瓦肯人著重邏輯,感情藏於最心底,聰明又有智慧。行事為人講求合理性(Logical),不會說謊亦不受情感影響,是世界的智者。由此可見,Kirk和Spock的性格可謂南轅北轍,水火不容。(電影入面有交待加入Starfleet 前的片段,引出另一副「眼鏡」:Spock 的自我身份認同。這角度貫穿於整個星空奇遇記重啟系列的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說)。



究竟兩個南轅北轍的人,如何透過種種經歷成為摯友?我們下集再講。




<----------------------我係分隔線------------------------------------------------------>


關於如何用敘事角度理解事情,可以參考這文章

 

歡迎你係下面留Comment,講下你既意見
又或者,你可以fb msg 私下同我講或者follow 我呢個blog。等我有多D 動力繼續得閒寫下野 :D

LikeButton